5G产业,宁波布局落子如飞
借助5G技术,甬产“哪吒”机器人在配电房设备出现故障时,可第一时间进行检修。
未来工厂、自动驾驶、智慧港航……5G时代,离我们越来越近。
近日,市经信局公布了我市5G产业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。按照计划,我市将通过加快产业培育,夯实网络基础,创新场景应用,加快培育壮大5G产业,力争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5G创新应用和产业发展示范区。
5G产业,宁波布局落子如飞。
产业培育 强链补链扬帆5G新蓝海
“理论上来说,提升5G网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增加频率。由于现在5赫兹以下的频段相对拥堵,又没有新的频段可用,因此厂商们纷纷想到了毫米波技术。”宁波聚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阳告诉记者,乘着5G毫米波的东风,以生产LCP改性树脂、纤维、薄膜为主的聚嘉新材料已迎来阔步发展的关键一年。
在宁波国家高新区,聚嘉新材料已新建4条自动LCP改性树脂生产线;在镇海,LCP薄膜、纤维一期项目进入量产阶段;在北仑,年产8000吨的树脂生产线项目建设也已经启动。在王阳看来,5G毫米波将更好地发挥5G低延时、高速率、大连接的特性。待其推出后,不管是5G手机还是5G基站,都需要用到LCP材料,LCP材料将成为5G通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。作为目前行业内唯一实现从LCP薄膜树脂到LCP薄膜全产业链生产的高科技企业,聚嘉新材料正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。
聚嘉新材料的加速崛起,是宁波不断掘金5G产业的缩影。自5G推出并逐步实现商用以来,宁波积极抢抓风口,在5G关键材料、关键器件等产业链核心领域,成功攻克一批5G关键技术,研制生产一批5G新材料新产品,涌现一批行业骨干企业,初步打造了5G关键材料—5G关键器件—5G应用软件—5G智能终端产业链。
宁波企业在5G散热材料、PCB板材、LCP薄膜等5G关键材料领域已取得较大进展,在滤波器、射频前端、光模块、光纤连接器、适配器等5G关键器件领域,也有不少甬企的身影。这些企业拥有较强的研发及制造能力,自主开发的滤波器平台已实现量产,光纤连接器和适配器更是占全球产能的近50%。在5G应用软件领域,宁波企业已成功研发5G消息平台、基于5G通信的智能远程控车系统、供水管网在线预警系统等应用软件;在5G智能终端领域,5G车载终端设备、5G智能安防机器人等5G智能产品的出现,进一步完善了宁波5G产业链。
“宁波5G产业发展基础日益坚实,但也不能忽视产业发展的短板。”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,由于缺乏领军企业,宁波5G核心产业的规模仍然偏小。与此同时,宁波5G相关企业大部分处于产业链上游的5G关键材料、5G关键器件等细分领域,与其他省市5G链主型企业相比,产业带动作用有限。此外,由于5G产业应用种类繁多,需求差异较大,而宁波涉及5G产业领域的科研院所相对较少,尚不能满足产业快速发展和规模化应用的需求,5G产业创新能力仍有待提升。
“为打破这一发展瓶颈,在未来5年的培育过程中,我市将进一步聚焦5G关键技术的突破及5G相关产业的培育。”该负责人告诉记者,宁波将鼓励企业不断突破5G关键材料,发展5G关键器件,优化5G应用软件,壮大5G智能终端,力争到2025年底,形成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5G关键材料、5G关键器件和5G创新应用解决方案,建成4个融合应用创新中心,以实现5G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化能力显著提升。
与此同时,我市将通过突破5G关键核心技术、打造一流产业创新载体、引进培育5G“链主”企业、集聚5G创新创业企业、培育5G解决方案供应商等方式,力争到2025年底,培育具有国内影响力的5G产业链“链主”企业1家、5G产业链细分领域的优质企业5家,5G相关产业业务收入突破1800亿元。
其中,我市将重点打造宁波大学未来无线研究院,通过面向电路、天线与系统等领域的理论与分析、建模与设计、制作与测试进行布局,构建未来无线技术的设计、制作、测试三大平台,打造拥有多个不同功能区的实验室。与此同时,我市将重点打造中国电信物联网联合开放实验室,使其成为重要的5G创新应用基地。